2005年4月22日 星期五

War Photographer---James Nachtwey

人類有史以來便有戰爭,戰始

終沒有停止過,當人類愈文明,殺害

同類的手段便愈殘忍、愈具效率。

1980年動員戡亂時期,國內尚

未解嚴,當時我獲選為戰時工作人

員,雖然接受短期嚴格的軍事及緊急

救護訓練,但對當時小小年紀的我來

說已是很大的震撼與衝擊了,常常思

索著我該以何種的心態與情緒去面

對殘臂斷腿的傷兵,又該如何面對殷

殷期盼戰士凱旋歸來,而等到的卻是

一堆骨骸的家屬,萬一遇到敵軍傷兵我可能給予最大救護服務嗎?老

實說好難好難,還好國家於1991年解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我才鬆了

一口氣。至少我不需要靠近血淋淋與殘酷的悲慘境界。

幸運的是透過影片導演Christian Frei巧妙地設計,在James

Nachtwey的相機上裝了一個迷你攝影機,讓我們看到他的手與相機,

如何遲疑、猶豫、取景、躲避、按下快門,紀錄下我未曾親臨的殘酷

國度;讓我如此接近戰爭、接近血腥、接近我極其不願發生的歷史鏡

頭與畫面。看完該紀錄片後除了敬佩James Nachtwey的敬業立場與

精神外,不禁想問流在James Nachtwey身上的血液是熱的還是冷的?

也許Christian Frei也很想解開這疑惑,於是他另外又在James

Nachtwey的像機前加裝一個輔助手臂架上迷你攝影機,紀錄著James

Nachtwey在捕捉精采歷史鏡頭的那一時、一刻、一剎那間的神情。

Anyway 無助的眼神、悲慘的家園、煙銷的空氣、灰黑的天空,

這類的悲慘在世界上不斷上演著,戰地的工作是該積極的阻絕?消極

的救護?還是尊重他所看到的一切,默默的作新聞攝影,將表現殘酷史時的優秀作品發表?對我而言這會是個極其尷尬的處境,對健忘的

人們戰地攝影記者究竟能具有什麼樣的力量,能扮演什麼樣積極的角

色呢?如果這句話是戰地攝影記者的工作指標

“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 aren't close enough ”
              ? Robert Capa

那兩根長長的鐵 與 野狗會VS AIDS

老實說剛開始有些猶豫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課?自己果真對紀錄片有興趣嗎?
但看過這2支紀錄片後,我開始覺得紀錄片可以讓我知道一些我未曾接觸過而卻很有趣的事蹟……
「那兩根長長的鐵」很有趣的形容詞,感覺意義很深遠;像是引領人進入作者所要帶領的世界,可穿梭時空回到過去;想像未來,時空的轉變,全在那緩緩前進的兩根長長的鐵之上。
我喜歡作者所處理的其中一幕:是一位離職的老火車司機,緩緩的回到駕駛艙,此時,鏡頭停留在老火車司機的臉部,一會而作者問他:「你還記得嗎?」又是一段的安靜。這裡不只是鏡頭的停留,是思緒、記憶的搜尋及時光的回溯,看似安靜實則激盪。非常棒!我喜歡他下的標題更喜歡她處理影片的技巧。
「野狗會VS AIDS」 標題也有些灰黑、逗趣,令人遐想,這跟作畫會有什麼的關聯?
看過影片後,我發現這些野狗會成員與阿郎原來都是不相識的,卻因為張瑞欽AIDS的熱心,穿針引線,串起這些可愛的陌生人對社會、藝術的關懷與奉獻。說「可愛」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所認養的這位藝術家將來是否會成氣候。在與會的幾年間,除了各自對藝術欣賞能力的累積與成長外,我看到更多的是純潔、信任和友誼。這在現今的社會型態下實屬難得,野狗會的模式真的很有意思,值得大家來探討、了解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