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剛開始有些猶豫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課?自己果真對紀錄片有興趣嗎?
但看過這2支紀錄片後,我開始覺得紀錄片可以讓我知道一些我未曾接觸過而卻很有趣的事蹟……
「那兩根長長的鐵」很有趣的形容詞,感覺意義很深遠;像是引領人進入作者所要帶領的世界,可穿梭時空回到過去;想像未來,時空的轉變,全在那緩緩前進的兩根長長的鐵之上。
我喜歡作者所處理的其中一幕:是一位離職的老火車司機,緩緩的回到駕駛艙,此時,鏡頭停留在老火車司機的臉部,一會而作者問他:「你還記得嗎?」又是一段的安靜。這裡不只是鏡頭的停留,是思緒、記憶的搜尋及時光的回溯,看似安靜實則激盪。非常棒!我喜歡他下的標題更喜歡她處理影片的技巧。
「野狗會VS AIDS」 標題也有些灰黑、逗趣,令人遐想,這跟作畫會有什麼的關聯?
看過影片後,我發現這些野狗會成員與阿郎原來都是不相識的,卻因為張瑞欽AIDS的熱心,穿針引線,串起這些可愛的陌生人對社會、藝術的關懷與奉獻。說「可愛」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所認養的這位藝術家將來是否會成氣候。在與會的幾年間,除了各自對藝術欣賞能力的累積與成長外,我看到更多的是純潔、信任和友誼。這在現今的社會型態下實屬難得,野狗會的模式真的很有意思,值得大家來探討、了解和推廣。
2005年4月22日 星期五
那兩根長長的鐵 與 野狗會VS AID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