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7日 星期三

台灣獼猴、栗背林鴝與劉燕明

很難想像一個學美術的人會走向作生態紀錄片的觀察者、執行者。更沒想到他會花了12年的時間,去拍攝一位將一生奉獻給台灣獼猴的動物學家吳海音博士,以及他所鍾愛的台灣獼猴,長期紀錄著台灣生態之美。
台灣獼猴與栗背林鴝這兩支片子,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劉燕明老師的作品,片子的攝影技巧、配樂、旁白、解說都很棒,我好喜歡!
據劉燕明老師說製作影片如果跟研究人員合作,拍出來的東西會比較特別,因為彼此的掌握會比較好,比如說研究人員會提供一些動物出沒的地點,或是動物出現的時間……。(不過,不見得拍每一個動物都會有研究者參與,所以可能會不知道怎麼拍,時間掌握拿捏不好,浪費時間、金錢、精力是常有的事。)當片子拍完之後,會請相關的專家做建議,或者稿子寫完後請專家檢查校稿。其中最為有趣的是,據劉燕明老師說在拍攝自然生態片的過程中,也許得偽裝、建蔽體、住樹屋,就為了捕捉野生生物牠完整、自然、不被干擾的生活畫面及其點點滴滴,為此他曾在樹屋上住了將近30天吃喝拉灑均未曾離開過樹屋,真是奇葩!也許愈接近自然生態,人也會愈原始、愈自然、愈快樂吧!
Anyway 在與劉燕明老師互動式交談過後,我對拍攝拍攝野生動物起了極大的好奇與興趣,也許哪一天我會這樣的介紹:劉燕明老師是我的舊識,他是台灣執著於生態紀錄影片的攝影師、導演……。雖然我知道製作紀錄片需要龐大的經費贊助,否則沒有經費就沒有市場,更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紀錄片~~~。(無奈!)


影片欣賞:黑澤明『電車狂』

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1910~1998)
黑澤明,1970年拍攝的「電車狂」是描述貧民窟裡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著悲戚、沉黑、悽涼的感覺,黑的很徹底的電影。黑澤民,處理電影的手法個人認為很是細膩,輕描淡寫給人頗大的想像空間。

看過「電車狂」之後產生難以言喻巨大的震撼,因為在本片中看到生活在貧民窟裡的居民,過著沒有未來、沒有希望,看不到雨過天青;艷陽高照,更別想春風拂臉的幸福,只能藉由無邊的想像,去完成現實社會中不可能完成且荒謬的夢想,小乞兒悲涼的命運,是五味陳雜的黑,他的懂事、乖巧與貼心是繽紛亮麗的催淚彈,如果說這部影片中還有智者,我想大概就是那位不願承認偷兒曾造訪他家的老者吧! 至於那位電車狂,導演黑澤明仍然以他習慣的反差、對比、衝突手法來詮釋,刻劃著小墟裡「隨遇而安」的禪意頗為高明。如果片名是為『沒有春天的小墟』也許會更貼切。

2005年4月22日 星期五

War Photographer---James Nachtwey

人類有史以來便有戰爭,戰始

終沒有停止過,當人類愈文明,殺害

同類的手段便愈殘忍、愈具效率。

1980年動員戡亂時期,國內尚

未解嚴,當時我獲選為戰時工作人

員,雖然接受短期嚴格的軍事及緊急

救護訓練,但對當時小小年紀的我來

說已是很大的震撼與衝擊了,常常思

索著我該以何種的心態與情緒去面

對殘臂斷腿的傷兵,又該如何面對殷

殷期盼戰士凱旋歸來,而等到的卻是

一堆骨骸的家屬,萬一遇到敵軍傷兵我可能給予最大救護服務嗎?老

實說好難好難,還好國家於1991年解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我才鬆了

一口氣。至少我不需要靠近血淋淋與殘酷的悲慘境界。

幸運的是透過影片導演Christian Frei巧妙地設計,在James

Nachtwey的相機上裝了一個迷你攝影機,讓我們看到他的手與相機,

如何遲疑、猶豫、取景、躲避、按下快門,紀錄下我未曾親臨的殘酷

國度;讓我如此接近戰爭、接近血腥、接近我極其不願發生的歷史鏡

頭與畫面。看完該紀錄片後除了敬佩James Nachtwey的敬業立場與

精神外,不禁想問流在James Nachtwey身上的血液是熱的還是冷的?

也許Christian Frei也很想解開這疑惑,於是他另外又在James

Nachtwey的像機前加裝一個輔助手臂架上迷你攝影機,紀錄著James

Nachtwey在捕捉精采歷史鏡頭的那一時、一刻、一剎那間的神情。

Anyway 無助的眼神、悲慘的家園、煙銷的空氣、灰黑的天空,

這類的悲慘在世界上不斷上演著,戰地的工作是該積極的阻絕?消極

的救護?還是尊重他所看到的一切,默默的作新聞攝影,將表現殘酷史時的優秀作品發表?對我而言這會是個極其尷尬的處境,對健忘的

人們戰地攝影記者究竟能具有什麼樣的力量,能扮演什麼樣積極的角

色呢?如果這句話是戰地攝影記者的工作指標

“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 aren't close enough ”
              ? Robert Capa

那兩根長長的鐵 與 野狗會VS AIDS

老實說剛開始有些猶豫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課?自己果真對紀錄片有興趣嗎?
但看過這2支紀錄片後,我開始覺得紀錄片可以讓我知道一些我未曾接觸過而卻很有趣的事蹟……
「那兩根長長的鐵」很有趣的形容詞,感覺意義很深遠;像是引領人進入作者所要帶領的世界,可穿梭時空回到過去;想像未來,時空的轉變,全在那緩緩前進的兩根長長的鐵之上。
我喜歡作者所處理的其中一幕:是一位離職的老火車司機,緩緩的回到駕駛艙,此時,鏡頭停留在老火車司機的臉部,一會而作者問他:「你還記得嗎?」又是一段的安靜。這裡不只是鏡頭的停留,是思緒、記憶的搜尋及時光的回溯,看似安靜實則激盪。非常棒!我喜歡他下的標題更喜歡她處理影片的技巧。
「野狗會VS AIDS」 標題也有些灰黑、逗趣,令人遐想,這跟作畫會有什麼的關聯?
看過影片後,我發現這些野狗會成員與阿郎原來都是不相識的,卻因為張瑞欽AIDS的熱心,穿針引線,串起這些可愛的陌生人對社會、藝術的關懷與奉獻。說「可愛」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所認養的這位藝術家將來是否會成氣候。在與會的幾年間,除了各自對藝術欣賞能力的累積與成長外,我看到更多的是純潔、信任和友誼。這在現今的社會型態下實屬難得,野狗會的模式真的很有意思,值得大家來探討、了解和推廣。

2005年4月16日 星期六

No Regrets for My Youth 《我於青春無悔》觀後感

1946年出品 16釐米 黑白110分鐘

國際大導演黑澤明以「京都大學事件」為背景,拍攝的

戰後的第一部作品《我於青春無悔》,記敘二次大戰期間日
本反戰青年的悲慘遭遇與奮鬥歷程。更以細膩的手法描寫當
時女性為追求自我生命價值、理想所展現的堅韌特質進而探
討人性。
影片中教授女兒幸枝原本任性、嬌縱,青春時期深深覺
得安穩的日子過於單調,於是帶著父親對她的告誡「在繽紛
耀眼的自由背後,要承擔痛苦的犧牲與責任。」離開鄉去追
求自我生命價值與意義。
大導演黑澤明在影片中悄悄利用了許多的反差、衝突來

表現戲劇張力。例如以形象溫柔婉約的原節子表現劇中幸枝
任性、自我到受社會洗禮琢磨後的成熟、堅毅不拔;野毛與
絲川迴異的人格特質;幸枝與野毛在電影院裡欣賞喜劇片時
的眾人皆笑我獨泣;獲救出獄後在娘家父母百般不捨的親情
下奔向被標為賣國賊且家徒四壁的公婆家請求公婆收留;飛
舞在琴鍵上的手彈起大地的田作;手把青秧插滿田退後原來
是向前;直至絲川到野毛家鄉探望,幸枝從衣間擰下淚水回
絕絲川,ㄧ句「在繽紛耀眼的自由背後,要承擔痛苦的犧牲
與責任。」,ㄧ句「回顧也感無悔的生活」支持著幸枝疲憊
的身軀勇往直前,等待時間給她哪一條路是正途的交代。
被辱罵賣國賊、排斥到接納、尊敬;在在表現女人的堅韌特
質。
我認為這期間的原動力是因為有『愛』,愛讓人勇敢、

愛讓人無所畏懼,幸枝不是被埋沒在田野而是在阡陌中成長
、茁壯。
~~~六毛于940407~~~

在21世紀的亞熱帶台北看『北方南努客』

錯走時光隧道,往前推進一個世紀,進入另ㄧ個完全陌生的時空領域,黑白的紀錄、沒有言語,開啟著草莓族的無限的想像空間,
見識到的是北方南努客坦真的生活點滴~~~
人類的演進、求生的本能、弱肉強食……,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 穿著皮草的殘忍,正在時下網路間被熱烈的討論著,名門、淑媛、貴婦是被韃伐的主要對象,而北方的愛斯基摩人,除了國王的衣服外皮草是他們主要的禦寒衣物;是絕對的愛用者。素食的風潮,正廣泛的在世界各地蔓延茁壯著,為的是健康、自然、無污染,而北方的南努客人卻活捉現宰,大啖生肉……
這一切的一切令我迷惑著,到底天地自然間什麼才是自然?而又再經過一個世紀的愛斯基摩人,還會是影片中的南努客嗎??而我唯一可依確定的是影片裡在冰天雪地中的狗,不論在南方、北方、東方、西方、遠古、現今以及未來都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六毛于94年3月3日~~~